本院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务公开 > 医院新闻 > 本院新闻

精准肿瘤麻醉镇痛,肿瘤国家队解锁麻醉“大咖”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时间:2023-12-29 分享:

  转存图片

      61岁的张姐肺癌手术后,疼痛已经让她2个月没有好好躺着睡过觉....

     疼痛,就像是一道“魔咒”,严重干扰肿瘤患者的睡眠、饮食,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甚至自杀失去生命。

转存图片

辗转难眠,忍一忍总能过去的?

  张姐是肺癌术后患者,各项指标都恢复的不错,就是手术的地方总是疼的厉害。起初以为做完手术疼痛是正常的,忍一忍应该就好了。

  2个月过去了,张姐的疼痛并没有缓解,还隐隐更痛了。晚上睡觉更是彻夜难眠,止痛药吃了也不见效果。

  因为肺癌,张姐关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叮!某天蹦出来的一条《高层次医学团队专家王祥瑞教授:疼痛别忍了,我在深圳有门诊》文章推送,张姐看完就立马直奔医院,找到了王祥瑞教授。


图片1.png


  王祥瑞教授介绍,很多病人认为刀口表面愈合以后就不会再出现疼痛,实际上刀口疼痛主要不是皮肤损伤所引发而是由肋间神经、肌肉损伤和肋骨损伤导致。这类疼痛的持续时间可能较长,据统计术后3个月,依然有大约60%的病人受到慢性疼痛的困扰,有些甚至持续半年或1年以上,但一般是会逐渐减轻的。张姐的症状可以考虑神经嵌压松解术,治疗后睡眠质量会提高很多。

  “忍着痛被扶着走上的手术台,不到半小时就笑眯眯的自行走下来了”。张姐手术结束,第一晚就睡了个安心觉,睡眠质量改善以后,生活质量都提高了。


图片2.png


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解锁新技术

  在肿瘤专科医院,癌痛是沉重的话题,8成以上的癌症病人伴有疼痛。王祥瑞教授是我院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锋教授麻醉与围术期高层次医学团队核心成员。神经嵌压松解术是他带到深圳来的一项特色技术,同时也适用于癌痛治疗。

  为了让我院的麻醉科医生能够掌握这项新技术,王祥瑞教授手把手教学进行临床指导工作,更是吸引了大批院外麻醉医生前来学习。


图片3.png


  近日,深圳市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联合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麻醉科承办的“2023年深圳精准肿瘤麻醉镇痛与可视化新技术三名工程联席培训班”成功举办。“三名工程”孙莉教授癌痛治疗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俞卫锋教授麻醉与围术期高层次医学团队及深圳各家医院麻醉相关专家参加会议。


图片4.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绿化院长致辞,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麻醉科已逐步走出手术室,与各大外科协同“作战”,通过舒适化诊疗,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就医体验。


图片5.png


  “三名工程”带头人孙莉教授致辞,在北京“三名工程”团队成员的鼎力支持下,麻醉科团队建科六年来快速发展,逐步走上正轨,同时祝贺麻醉科引进俞卫锋教授团队,在新团队的带领下,保障广大患者的医疗安全与舒适诊疗。


图片6.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主任郑晖教授表示,感谢孙莉教授带领“三名团队”取得深圳市前20名的优秀成绩,为后续新项目延签奠定基础。北京总院与深圳医院一脉相承,总院麻醉科将一如既往支持深圳医院麻醉科的工作。


图片7.png


  高层次医学团队带头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俞卫锋教授表示,作为新团队入驻,未来将与深圳医院共同推动深圳市麻醉学科区域协同发展,通过举办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的相关培训,派驻专家来深工作,积极促成医院年轻骨干赴沪进修学习,将上海先进技术带到深圳,进一步提升麻醉理念创新与麻醉研究水平。


图片8.png


  活动现场,麻醉科李泉教授、孙海涛教授、徐鹏教授带领麻醉科医护人员进行了生动的“机器人CPR应急演练”,加深了麻醉医生在机器人手术过程中面对病人突发情况的标准处理流程,为手术保驾护航。医护们踊跃参与“气道宝”使用培训和“大白寻宝”软镜培训,加强气道管理技能。


图片9.png


  李泉教授表示,感谢孙莉教授“三名工程”团队、“俞卫锋教授”高层次医学团队的大力支持,麻醉科在华南麻醉学领域深耕细作,通过北京、上海、深圳常态化的交流学习,共同为深圳麻醉事业添砖加瓦。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丁超教授分享《癌痛的规范化治疗》


图片12.png


阎涛教授分享《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


图片1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