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务公开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头”等大事!关于脑膜转移,哪些知识该了解?

来源:本网时间:2023-11-03 分享:
什么是脑膜转移?
为什么会出现脑膜转移?
脑膜转移后为什么生存期会那么短?

图片

▲图源网络

  快速回答

  脑膜转移指恶性肿瘤细胞扩散至脑膜,包括硬脑膜、软脑膜和蛛网膜。

  随着靶向药应用,EGFR、ALK突变阳性患者往往以脑膜转移的形式出现进展。脑膜转移在ALK突变患者发病率约10.3%,EGFR突变患者中9.4%。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传统的化疗药物很难进入软脑膜和脑实质的间隙中,脑膜转移患者预后差,1年生存率不足10%。患有脑膜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范围从3.6个月到11个月。

图片

▲图源网络

01

图片

  脑转移性肿瘤包括脑实质转移脑膜转移
  脑膜转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严重并发症之一。
  与脑实质转移相比,较少见、但预后较差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约40%~55%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脑转移患者中约10%为脑膜转移。
  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易被漏诊、误诊。

02

图片

  因肿瘤细胞侵犯部位不同,脑转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有时难以与脑实质转移引起的症状和治疗原发肿瘤出现的毒副反应相鉴别。
  主要临床表现分为:
  1.脑实质受累及脑膜刺激表现
  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精神状态改变、意识朦胧、认知障碍、癫痫发作和肢体活动障碍等;
  2.颅神经受累表现
  (常见的受累脑神经有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等)
  表现为视力下降、复视、面部麻木、味觉和听觉异常、吞咽和发音困难等;
  3.颅内压增高表现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4.脑积水压迫脑组织引起的进行性脑功能障碍表现:
  智力障碍、步行障碍、尿失禁等;
  5.脊髓和脊神经根刺激表现
  如同时伴有脊膜播散,可能出现神经根性疼痛、节段性感觉缺损、肢体麻木、感觉性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03

图片

  主要诊断方法:
  1.头颅磁共振成像(MRI)
  头颅MRI平扫典型脑转移瘤可见T1中低、T2中高异常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增强扫描后可见较明显强化。
  增强MRI对微小病灶、水肿和脑膜转移较增强CT敏感。
  在肺癌脑转移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随访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常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可行脑脊液压力检测,收集脑脊液并完善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病理诊断检查,同时可行脑脊液基因检测

04

图片

  靶向治疗治疗效果最好。
  (但患者须具有EGFR基因突变*或ALK基因突变**分子靶向治疗可以改善EGFR突变、ALK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总生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是一种跨膜蛋白。EGFR基因突变是指EGFR基因序列发生改变而导致基因活性出现异常,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强致癌驱动基因,ALK基因突变是指人类ALK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这种基因突变会导致癌症发生。

  不同的TKIs(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有差异。

  奥希替尼*、阿来替尼**的血脑屏障通过率高,在CSF(脑脊液)中可达到有效抗肿瘤浓度,治疗效果更好。

  *奥希替尼是目前EGFR突变阳性患者首选的第三代TKI。

  **阿来替尼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鞘内化疗适合大多数患者。
  (由于脑膜转移属恶性肿瘤的晚期,患者体力状况较差,全身治疗相关毒副作用大,耐受差,鞘内化疗相当有效。)
  通过 Ommaya 储液囊或腰椎穿刺方法将抗肿瘤药物注入脑脊液中。
  常用的鞘内注射化学治疗剂是甲氨蝶呤,阿糖胞苷。
  免疫治疗目前没有奇效。
  PD-1/PD-L1抑制剂可改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但PD-1/PD-L1抗体不能轻易穿透血脑。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是免疫哨点单抗药物。
  未进行相关治疗的脑膜转移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4周-6周。

图片

图片

阚志生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医学博士、省部级突贡专家、深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中心博士后。先后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兼神经内镜、脊柱脊髓外科以及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神经损伤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医教研工作38年,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业书籍3部,主译1部。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及省部级科技奖6项。

  擅长领域:各种脑与脊髓肿瘤的诊断治疗,熟悉胶质瘤和颅内转移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及疑难危重症的处理,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神经内镜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图片

李建华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深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学会神经肿瘤专委会理事等职务。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5年,主持并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五项,以第一作者获得省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一作者发表包括SCI在内的文章十余篇。

  擅长领域:颅内、颅底及椎管内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对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也有深入的研究。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


  编辑 | 党政办公室
  来源 | 神经外科